皮肤上的痣,也可能会是癌细胞的“窝”!
近期,据媒体报道,63岁的张阿姨两年前无意间发现自己靠近左眼外侧的皮肤上冒出一颗“小黑痣”,黑痣不痛不痒,也不影响外貌,张阿姨就没把它当回事。
但今年年初,张阿姨发现这颗“小黑痣”越来越大,变成了黄豆大小的凸起黑斑,而且边缘也不平整,还有珍珠样隆起。有时候洗脸时,无意碰撞到,还会出现局部的少量出血。张阿姨怕黑痣扩散“毁容”,还是决定到医院皮肤科检查一下。
不曾想,这颗“黑痣”并不是普通黑痣,而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
按照WHO肿瘤新分类,皮肤肿瘤组织类型多达160多种,其中恶性肿瘤达60多种。一般皮肤癌可以分为两大类,恶性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就可以包括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近年来,受到环境污染等影响,全球皮肤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但不同种群患有皮肤癌的概率存在巨大差异,在我国,皮肤癌比较少见,发病率大约只有1/10万到2/10万。而在国外,皮肤癌发展趋势非常严峻,2014年比利时约有1/5人口患有皮肤癌,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皮肤癌的发病率高达650/10 万,2010年美国皮肤癌患者超过200万。
研究发现,皮肤癌的高危人群往往有以下特征:
1、有皮肤癌家族史
皮肤癌有一定的遗传概率,如果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罹患黑色素瘤,那么自己患病风险就会比普通人群更高。
2、皮肤白
皮肤癌发表存在种族或肤色差异,相对其他肤色而言,白皮肤的人更容易罹患皮肤癌。皮肤白皙的人,容易受紫外线烧灼,导致发生癌症的风险更高。
3、经常被晒
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对皮肤也是一种伤害。研究发现紫外线是皮肤癌的高危因素之一,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环境,更容易罹患黑色素瘤。
4、皮肤很多痣
痣其实就是皮肤的一种黑色素沉着,大多数痣都是良性的,并不会发展成癌。但身上的黑痣越多,受到不良刺激多,则发现黑色素瘤的风险也会越高。
5、免疫力低下
免疫系统是身体的防御系统,它可以击退细菌入侵,帮助对抗癌症,一旦免疫系统较弱,身体抵抗力下降,那么患病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加。
由于不少人对皮肤癌认知度不足,很多人在早期发现皮肤异样,并没有引起重视,往往都是在出现大面积破溃或是反复流血,才前往医院诊断。其实皮肤癌的发生是有迹可循的,如果出现以下皮肤异常,就要警惕了:
1、痣出现变化
在颜色上,恶性肿瘤一般会表现为黑、棕、蓝等颜色混杂不均,形状上,会呈现边缘参差不齐,而且表面不光滑,看上去非常粗糙,还会不断扩大,局部皮肤可能伴有瘙痒、灼痛感,这个时候就要引起关注了。
2、皮肤莫名结痂、溃疡
皮肤出现无缘无故的结痂,且长久不消失,或是脚底、指甲下方等出现突起、边缘不规则的黑痣,及长期不愈的溃疡,建议就医检查。
3、出现不明生长物
对于长期暴露在外的皮肤,如头、颈、手臂、背部等突然冒出凸起的生长物,且长期不消失,就要引起重视了。
传统诊断方式主要是皮肤科医师肉眼观察皮损,或是直接活检行病理检查,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皮肤镜技术已经成为了皮肤癌筛查的首选。皮肤镜技术便捷、无创,可以放大皮损,让医师一览无余,专业的皮肤镜检查可以显着提高皮肤肿瘤的准确率。
长在身体这些部位的痣,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恶变的可能性较高,应重点留意痣的形态变化。
1、容易被晒到
容易被晒到的痣,例如长在头、面部、颈部的痣,受到紫外线照射过多,容易发生突变。
2、经常摩擦
位于手掌、足底、肛门、鼻咽等特殊部位的痣,肢体经常会产生摩擦,容易刺激黑痣,需警惕其变化。
3、指甲
指甲上也会长痣,甲母质痣正是一种随着指甲生长而迅速生长的特殊的黑痣,可变现为指甲上一道黑色或棕色的竖线,它的癌变概率比普通的高,一般建议尽早切除甲母痣,防止其恶化。
大多数的色素痣增长缓慢,或多年没有变化,主要做到注意防晒、不要随意挤压、反复点痣,一般都可以与之和平共处。因此,一旦发现黑痣变化明显,建议不要自己处理,应选择正规医院,判断黑痣性质,再进一步治疗。
【以上内容转自“39健康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39健康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TOM2022-12-02 19:4312-02 19:43
TOM2022-12-02 18:0712-02 18:07
盖世汽车网2022-12-02 17:5912-02 17:59
盖世汽车网2022-12-02 17:5212-02 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