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食艾的历史非常久,在清明节,有“清明食艾,无难无灾”的说法。不少地方在清明节有吃青团(艾团)的风俗习惯。
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等功效。艾叶不仅是一种食材,而且也是一种有2000多年历史的药材。艾草,即艾蒿,我国大部分区域均有。《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故艾草又称为医草,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食物中添加艾草的方法很多,可泡茶、煲粥、做汤、蒸糕、做饺子、煮鸡蛋,还可以酿酒等等。在品尝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艾蒿馍、艾蒿糍粑、艾蒿肉丸等美味,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还能增强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
下面简单介绍食疗三则
l、艾叶鸡蛋汤
新鲜艾草60g,鸡蛋1个,白糖适量。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有温经散寒、调经安胎的作用。
2、母鸡艾叶汤
老母鸡1只,干艾叶30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有补气、养血、温经的作用。
3、艾叶红糖水
干艾叶15g或新鲜艾叶30g,生姜3片,大枣5枚去核,红糖适量,水煎服。有温经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通讯员 黄月星)
【以上内容转自“39健康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39健康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