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控制糖尿病小窍门你想都想不到

健康 99健康网 2017-12-17 15:41

 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年轻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不健康的饮食方法,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它的因素,如遗传、生活习惯等,如果你害怕或已经患有轻微的糖尿病你知道如果正确控制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控糖小窍门——使用计步器】

这种运动设备是体育用品或商店里很容易买到,它的花费也不是非常贵,它可以帮你评估一天内平均走了多少步,然后给你制定一个准确的目标,每天不停的增加数量,多而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例如,在第一周里,在原基础上每天多行走100步,第二周的每天里再多增加100步,依此类推,循序渐进。

◎【控糖小窍门——把口香糖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

嚼无糖口香糖可以控制一个人对零食的摄取欲望,但每天咀嚼的数量不宜太多,每次咀嚼的时间不要超过十五分钟。

◎【糖友控糖小窍门之一拳头量】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计算每日所需摄入的总能量,然后具体到各类营养素的需要量,再由此决定每日主副食的选择。手掌法则,“糖友”利用自己的手,就可以基本确定每日所需食物量。对于大多数“糖友”来说,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特别精确,但却非常实用。糖尿病患者不用担心手掌的大小会导致重量不准,人的身高有高有矮,自己手掌衡量的量就是适合自己的量。碳水化合物选用相当于自己两个拳头大小的淀粉类食物,如馒头、花卷、米饭等,就可以满足一天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了。水果一天需要量则相当于1个拳头大小。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

很多人患有糖尿病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如果你经常感到疲劳、全身无力、没人过多的做体力运动也会感到身体疲惫不堪、双脚无力、尤其是在上下楼梯时这种感觉会加重,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而且还有甜酸气味的话,你必须早去医院做检查了。

糖尿病在初期很难感觉到症状,当有感觉时,病情已十分严重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检查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发现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恶化,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少。

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体重下降

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就应考虑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会增大胰岛素的需求量,导至病情急剧恶化。

糖尿病饮食指南

很多糖友不吃或凑合着吃早餐,对控制血糖非常不利。糖友在安排早餐时,应坚持以下5大原则。

及时吃早餐

早餐距离前一天晚餐的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此时体内储存的糖原已经消耗尽了,应及时补充,否则可能出现血糖过低。研究表明,儿童不吃早餐,会导致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这很难从午餐、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起床后半小时吃

早餐时间建议安排在6:30~8:30之间,用餐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最好安排在起床半小时后吃。混合食物的胃排空时间为4~5小时,建议两餐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糖友应少食多餐,早餐吃太晚会影响吃午餐。

种类要多而杂

俗话说,早餐应吃得像皇帝一样有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各种营养素都要摄入,谷类、肉、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样样不能少,且做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肉类的摄入,可以放在粥里煮也可以吃肉包。

主食吃50~100克

很多人因主食升糖速度快,不吃或少吃主食,这会让你脑子变得更迟钝。建议吃50~100克,且经常换着花样吃,馒头、全麦面包、麦片、粥等均可。血糖不稳的糖尿病患者,早晨应测一下血糖,如果血糖高,先服用药物再吃50克主食;如果血糖低,可以喝点水,吃点水果,再吃50~100克主食。

 

少在外面吃

外面早餐主要存在油脂和盐分过多的问题,建议尽量少吃,尤其要少吃油条、油饼、煎饼、咸菜、豆腐乳等。一根油条的油量,就相当于一个人一天的用油量。

不少人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就过上了“苦行僧”一般的生活,饮食上很偏激。确实,控制好饮食对控糖很重要,但以下5大常见的认识错误,不但不利于病情控制,从长远看,还可能加重病情。

 

 

 

责任编辑: 吉熟

责任编辑: 吉熟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