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几率高达38%,这不仅会给身体带来许多负担,还会给工作、人际关系带来一定影响。
短暂的失眠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改善,但对于持续时间超过两周以上的失眠情况,可能需要适当服用安眠药。
然而,很多人对于失眠药的使用都存在许多误区,如果没有及时更正,可能会适得其反。
那么,安眠药的常见用药误区都有哪些呢?
很多人认为安眠药需要在入睡之前服用,这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但事实并非如此。
药物必须被消化、吸收才能发挥作用,在睡前服用安眠药不仅无法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还可能会增加焦虑感。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之后平躺,药片会在食道内滞留,可能会对食道造成损伤。
由安眠药引起的上瘾通常是由滥用导致的,只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服用安眠药,一般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如果患者擅自增加药物剂量,可能会使身体产生耐药性,之后需要继续增加安眠药的剂量才能达到促进睡眠的效果。
正常情况下,建议失眠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安眠药,并根据疗效逐渐调整剂量。服药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失眠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就可以适当减量或停药。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应先治疗外感性因素引发的失眠,然后按医嘱服用药物。需要注意的是,老年患者停药时一定要缓慢减量,以免病情反复。
若只是单纯性的失眠,并且情况不严重,患者可以先尝试调整作息。
如果失眠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
安眠药主要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类型,比如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服用短效安眠药,中效安眠药适用于睡眠较浅、多梦的患者,容易早醒的患者适用于长效安眠药。
事实上,烟草会削弱安眠药的效果,而酒精和安眠药都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不应同时使用,以免过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另外,酒后服用安眠药会使人变得昏昏欲睡、反应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呼吸变慢、血压降低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总而言之,安眠药只能缓解暂时性的失眠,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并且长期服用这种药物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如果情况不严重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不能一味地依赖安眠药,在入睡之前喝一杯牛奶、泡热水脚等,都能够起到促进睡眠的效果。
【以上内容转自“有问必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有问必答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C114中国通信网2023-02-07 12:0802-07 12:08
驱动中国2023-02-07 12:0802-07 12:08
TOM2023-02-07 11:3502-07 11:35
TOM2023-02-07 11:3302-07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