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她还这么小,才刚学走路,怎么会得这个病呢?”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何伟教授的诊室迎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妇与一位小患者――涵涵。
2021年2月,已经2岁的涵涵才开始学习走路。看着她从出生到学爬行到学走路,涵涵的父母与其他父母一样,感受到了这个小生命为生活带来的幸福。没多久,涵涵的父母发现女儿学步除了比同龄孩子晚了一年左右外,走路姿势与正常孩子也有些不同:看上去有些跛行,同时左下肢似乎比右下肢短缩一点。
他们最初以为是孩子走路姿势没有学好,慢慢可以调整过来就没有太在意,但两个月过去了,涵涵的跛行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走路的时候左脚会不自觉地踮起来。
在当地医院骨科就诊,涵涵被诊断为“左侧先天性髋脱位”。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当地医生推荐他们到广州找何伟教授。经何教授门诊体格检查,发现涵涵左下肢短缩,左髋关节活动受限,需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
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这些孩子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女童更容易患上“先髋”,父母须警惕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常被称为“先髋”,是小儿四肢发育畸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发病率为2.66‰左右,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5-8倍,遗传率12%-30%。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髋臼不能很好地覆盖股骨头,这样髋关节就不能有效地承载体重,最终造成患者残疾。
先髋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是种族、环境、基因突变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女孩、头胎、多胞胎、臀位产、家族史(家族成员中有髋关节脱位)、羊水过少、有其他畸形(比如马蹄足、斜颈患儿同时并发髋关节脱位者)等是先髋的高危因素。襁褓法(“蜡烛包”)也被公认为是先髋的一个致病因素,绑腿使髋关节固定在伸直内收位,可能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
疼痛、跛行、运动受限、手术、失败……,留下终身残疾,这些是先髋患儿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后面临的问题。先髋延误诊治可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是成年人过早发生退行性骨性关节炎和接受关节置换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何伟教授的诊室,不乏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拖延至成年方来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困于生活的不便,身体也有着因此而导致的各类关节疾病,后续治疗难度也加大了。
孩子是不是先髋,三项观察自检判断
如果孩子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通常会有以下症状:髋关节外展受限、双下肢不等长(俗称的长短脚)、臀纹不对称。
家长也能通过以下三个方法以自检:
●观察臀纹法: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床上,观察其臀部下侧的横纹。正常情况下,两侧臀纹对称,数量相等,如果出现不相等或数量不一时,应带婴儿到医院检查髋关节。
●蛙式法:婴儿面朝上躺在床上,膝关节抬起,像青蛙的姿势一样向两侧外展,观察婴儿的大腿是否挨床。两膝均挨到床为正常,一膝不挨或两膝都不挨床,应到医院检查。
●屈膝法:婴儿平躺在床上,使其膝关节屈曲90度并齐,双脚对正,观察膝盖是否等高,如果一高一低,您就要小心孩子的髋关节了。
孩子不太愿意做要把两腿分开才能做的事情;给孩子换尿布时,听到关节有响弹声;到了学步期,孩子却不太爱走路;孩子走路时,老是一只脚叠在另一只脚上;孩子走路时,一摇一摆像只小鸭子……出现以上情况,均建议到小儿骨科专科门诊检查。
此外,很多患有先髋的孩子没有可发现的表象,即使有经验的儿骨医生手法筛查的漏诊误诊率也高达25%,发现时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980年,奥地利小儿骨科医生Dr.Graf应用B超早期诊断先髋,成为新生儿筛查的金标准。为此,何伟建议,有相关危险因素时,要在孩子出生后4―6周,到医院进行B超筛查。
早筛查早治疗,出生6个月内是最佳时间
一般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分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够)、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脱位三种情况。针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无法在产前进行诊断,只有在出生后进行规范的体格检查,这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髋脱位的重要手段。
“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愈早效果愈好!”何伟教授强调。目前公认的先髋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治疗的方法越简单,合并症也越少,也更容易获得正常或是接近正常的髋关节。
在孩子出生6个月内,这是最佳的治疗时间。若在3个月黄金期内发现,无需手法复位,只应用简单的柔软支架如外展尿枕,保持双髋关节屈曲、外展位置,6―8周即可治愈,治愈成功率可达95%以上,且孩子毫无痛苦。3岁以内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即闭合复位后用外固定支具或石膏稳定复位后的髋关节。3岁以上的孩子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因此,父母们爱护孩子不仅要注重他们的饮食、起居,而且更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便于早期发现。如若延迟到三岁甚至成年,孩子将受到更大的痛苦。因此父母需留心孩子有无先髋症状,及时就医。
专家介绍
何伟广东省名中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首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中国区副主席、全国股骨头坏死保髋联盟理事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专家之一,改良或独创一系列保髋治疗方法,并不断改进,保髋疗效一直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擅长成人及儿童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膝关节炎等骨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以上内容转自“39健康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39健康网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