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肥胖和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焦虑,似乎经常相伴而行。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和合作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识别和表征一种新的神经回路,在小鼠模型中调节进食和心理状态的相互控制,为这种联系提供了新视角。
与人类病人类似,摄入高脂肪食物的老鼠不仅会变得肥胖,而且会焦虑和抑郁,这是由大脑回路缺陷引起的。当研究人员从基因或药理学上纠正他们在这个回路中观察到的特定干扰时,老鼠变得不那么焦虑和沮丧,后来超重的体重也减轻了。
有趣的是,体重减轻并不是缺乏食欲的结果,而是动物对食物偏好的改变的结果。在治疗前,小鼠天生喜欢吃高脂肪食物,但在治疗后,它们转向了更健康的饮食,减少脂肪,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上的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肥胖和精神疾病同时发生的关键调控机制,同时也表明了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报告显示,43%的抑郁症患者是肥胖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成年人比精神健康的人更容易肥胖。”通讯作者Qi Wu博士说,“荷尔蒙失调、基因缺陷和炎症等因素已被提出与肥胖和精神障碍之间的联系有关。在这里,我们提供了支持神经成分参与的证据。”为了研究神经元回路可能参与调节体重增加和抑郁或焦虑,研究人员给老鼠提供了高脂肪饮食。不出所料,动物们变得肥胖起来。它们还会产生焦虑和抑郁。在这些老鼠身上,研究小组研究了神经元回路的功能。
“我们在正常小鼠中发现,两组大脑细胞,dBNST和AgRP神经元位于不同的大脑区域,通过扩展细胞投射形成一个电路或彼此连接,”联合第一作者Guobin Xia博士说,“这个新发现的回路在肥胖和抑郁的老鼠身上出现了故障。”
“利用遗传方法,我们在肥胖和抑郁小鼠中识别出了特定的基因和其他介质,这些基因和介质改变并介导了回路的故障。”共同第一作者Yong Han博士说。
“重要的是,从基因上讲,将神经缺陷恢复到正常状态,消除了高脂肪饮食导致的焦虑和抑郁,还减轻了体重。” Guobin Xia教授说,“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动物体重减轻了,不是因为它们失去了食欲,而是因为基因辅助的心理状态调整改变了它们的进食偏好,从高脂肪食物转向低脂肪食物。”
“思考我们的发现在临床的转化应用,我们研究了在药理学上恢复新电路的可能性。” Qi Wu博士说,“我们发现,两种临床批准的药物唑尼沙胺和格拉司琼的组合,通过协同作用于我们新识别的大脑回路中两种不同分子靶点,极大地减少了小鼠的焦虑和抑郁,并促进了体重减轻。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未来临床试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支持,以测试唑尼沙胺和格拉司琼(或其衍生物的一部分)联合治疗代谢精神疾病的价值。”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