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轻性心理障碍需关注 失眠和焦虑障碍有可能诱发抑郁

健康 家庭医生在线 2019-12-03 19:43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精神心理问题越发突出,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像感冒一般普遍。据最新的研究资料显示,中国人群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7.6%,失眠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2%。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揭牌成立全省首个“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中心”,为失眠、焦虑障碍患者系统的综合诊疗服务。该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范长河教授提醒,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连续谱,从基本健康、亚健康、轻性障碍到严重障碍。关注轻性心理障碍,才能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轻性心理障碍需关注 失眠和焦虑障碍有可能诱发抑郁

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中心成立(摄影:朱健)

轻性心理障碍需关注 失眠和焦虑障碍有可能诱发抑郁

现场进行大型义诊活动(摄影:朱健)

失眠和焦虑障碍有可能诱发抑郁

初中生小何学习拔尖,平时性格认真,追求完美。去年与好友相约一起考重点中学,在投入紧张复习的同时,很担心自己考不好而失约,经常想象自己没有考好,很丢面子,从而心神不安,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拿起复习资料脑子就不停联想。睡前由于想得太多,引发了失眠,每次一上床就大脑特别兴奋,每天休息都不好,最终导致在升学考试中发挥失常,只能就读于家附近的一所普通中学。当得知好友如约考上之后,小何心里十分难过,自觉不配与好友联系,开学后更是郁郁寡欢,不愿说话,也不愿去学校,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

范长河主任介绍,随着失眠和焦虑障碍人群的增多,小何就是一个典型的失眠伴焦虑,最后诱发抑郁症状的案例。

“失眠和焦虑障碍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心理—社会—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大多具有神经质或高唤醒的神经素质特征,或具有性格急躁、认真细致、追求完美等心理特征。失眠和焦虑障碍产生后,都会存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诱发失眠或焦虑反应的条件化现象。而且失眠和焦虑障碍经常相伴而行,共同存在,或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甚至诱发抑郁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焦虑和失眠障碍要个体化综合治疗

在经过范长河主任的系统诊疗后,小何已回归阳光状态,投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范长河主任说,像小何一样的人可不少,然而目前全省还没有综合性对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的诊疗中心。

为了给予该群体人员专业的诊疗和指导,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立全省首个“失眠与焦虑障碍诊疗中心”。范长河主任介绍,该中心配置针对失眠和焦虑障碍的特殊治疗设备,有别于传统的模式,将为失眠、焦虑障碍患者提供系统的综合诊疗服务,通过“全面评估、个性方案、标本兼治”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摆脱失眠与焦虑的困扰。

“治疗焦虑和失眠障碍,必须采用基于全面评估的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行为调整和训练等。每一位患者在治疗手段的选择、组合、疗程及所占比重均是个体化。”同时,范长河主任强调,遵照医嘱服药非常重要。在失眠与焦虑障碍人群中,诊疗最大的难点就是服药,很多病人因为害怕副作用等原因怕服药,或稍微症状好转就自发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全球每40秒钟有一人死于自杀

除了失眠和焦虑障碍,其他轻性心理障碍,如人格障碍、轻性抑郁症、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应激相关(适应)障碍、其他神经症性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分离和转换障碍等)也要重点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可重可轻,是一个连续谱,从基本健康、亚健康、轻性障碍到严重障碍。大多数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亚健康和轻性心理障碍,如若不给予治疗,可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自杀就属于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等位于连续谱的一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自世卫组织第一份全球预防自杀报告发表五年来取得了进展,但每40秒钟仍有一人死于自杀。每一例死亡对于家人、朋友和同事来说都是一场悲剧。”

范长河教授表示,自杀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精神障碍患者往往是自杀的高危人群,通常是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关注自己和身边人做起,关注心理健康,减少自杀的促进因素,防微杜渐,重视轻性心理障碍,才能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真正提高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关链接:

焦虑筛查量表(GAD-7)

在过去2周内,有多少时候您受到以下问题的困扰,请在符合选项前的数字上画√

轻性心理障碍需关注 失眠和焦虑障碍有可能诱发抑郁

总分:

0-4分 没有焦虑

处理建议:无

5-9分 轻度焦虑

处理建议:观察等待,尝试放松调节;随访时重复评定GAD-7

10-14分 中度焦虑

处理建议:制定治疗计划,考虑咨询,随访和/或药物治疗

15-21分 重度焦虑

处理建议:积极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

温馨提示:此量表仅为参考所用,具体诊断还需要医生面诊,结合个人具体情况而定。

 

责任编辑: 3976DBC

责任编辑: 3976DBC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