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学术头条: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自然》明年将新增三本子刊,北京研究生复试

健康 前瞻网 2020-04-24 10:02
学术头条: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自然》明年将新增三本子刊,北京研究生复试
学术头条: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自然》明年将新增三本子刊,北京研究生复试

世卫:大多数国家仍处流行早期 病毒将伴随很长一段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2日在日内瓦通过视频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大多数国家仍处于疾病传播流行的早期阶段。一些在早期受到大流行影响的国家现在开始看到病例重新抬头。“毫无疑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病毒将伴随我们很长一段时间。”

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8岁

据斯坦福大学官方消息,《科学》前主编、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神经生物学家唐纳德·肯尼迪(Donald Kennedy)因感染新冠肺炎,于4月21日去世,享年88岁。肯尼迪的研究方向为小神经细胞特性,他开发了一种将染料注入单个神经细胞的新技术。1972年,肯尼迪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还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国家公共服务委员会和美国哲学学会的成员。

尸检调查发现美国在 2月初已发生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4月2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郡卫生局报告了通过尸检发现的3起新冠病例,将美国第一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出现时间提前到2月6日,远远早于此前认为的2月29日。圣克拉拉郡政府官员表示,由于2月初发生了严重的流感,其症状与新冠肺炎相似,并且当时美国的检测条件非常苛刻,这些病例当时没有被发现;随着调查的推进,未来当地还可能发现更多的新冠肺炎早期病例。

新冠病毒在粪便中存在时间比呼吸道更长

据最近一项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揭示了新冠病毒在不同组织样本的病毒载量变化的关系。他们评估了收集自9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3497个样本中的病毒载量,发现呼吸道样本病毒载量最高,其次是粪便样本、血清样本;粪便和血清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59%和41%。此外,确诊患者粪便中病毒的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呼吸系统和血清样本,且超过60岁的患者和男性患者的病毒持续时间更长。

牛津大学将开展新冠肺炎疫苗临床试验

承担英国疫苗研究和组织临床试验工作的单位主要有两个,分别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汉考克在发布会上宣布,英国政府将对帝国理工学院投入2250万英镑,支持其完成疫苗研究和组织临床试验;同时向牛津大学投入2000万英镑,支持其即将开展的人体临床试验。牛津大学的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将于本周四正式开始。

遭特朗普批评后,哈佛大学决定放弃860万美元疫情救济资金

近日,哈佛大学因一笔860万美元的疫情救济资金备受舆论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他批评人士认为,哈佛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学校之一,不应该接受这笔援助。在短暂辩解资金来源和用途之后,哈佛大学于当地时间4月22日改口称,决定不接受这笔救济资金。

美国证实羟氯喹不仅对新冠无效,还会增加死亡率!

2020年4月21日,南卡罗来纳大学Joseph Magagnoli等人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发表未经同行评审的一篇论文显示,没有发现使用或不使用阿奇霉素的羟氯喹可以降低Covid-19住院患者机械通气的风险。在仅接受羟氯喹治疗的患者中发现总死亡率增加。这些发现突出了在广泛采用这些药物之前,等待正在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性。

纽约动物园又有7只猫科动物确诊感染新冠,其中1只无症状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宣布,在布朗克斯动物园(Bronx Zoo),又有7只大型猫科动物感染了新冠病毒,另外还有一只老虎本月早些时候被检测出感染了新冠病毒。6只大猫接受了测试,结果显示它们也感染了病毒。根据动物园的说法,他们一直在咳嗽。另一只老虎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测试结果也呈阳性。

新研究发现:30种现有药物能够抑制新冠病毒复制

日前,桑福德伯纳姆普雷比医学发现研究所、香港大学、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伊坎西奈山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了30种可以阻止新冠病毒复制的现有药物。

专家:新冠病毒会在人体全身引起血液凝块,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专家表示,新冠状病毒似乎能够在全身范围内引起血液凝结,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种病毒比其病毒家族的其他病毒更加致命。医生观察到,一些患有严重新冠肺炎的患者会在肺和其他主要器官会出现血块。纽约市Mount Sinai Beth Israel医院肺部和重症监护医生胡曼·普尔(Hooman Poor)说,医生怀疑这些小血块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之一。

学术头条: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自然》明年将新增三本子刊,北京研究生复试

新的疟疾候选疫苗或能诱导疟原虫细胞程序性死亡

布朗大学医学院主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筛查对严重疟疾感染具备自然免疫力的儿童的血样,识别出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为疟疾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于 4 月 22 日在《自然》发表。这种抗体针对的是一种名为 PfGARP 的疟疾蛋白。实验室研究发现,该抗体或能激活疟疾的自我毁坏机制,诱导生活在人体红血球中的疟原虫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

32亿年前,地球或已开始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塑造了如今地球的陆地分布,但对于板块运动开始的时间,科学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哈佛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中,发现了早期地球板块运动的证据。在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Pilbra克拉通(大陆地壳中长期稳定的构造单元)中,研究人员在距今32亿年的玄武岩中发现地壳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漂移,这一速度与如今的板块运动相近。他们提出,这可能说明地球在32亿年前已经存在板块运动。

一场降雨,可能诱发了夏威夷火山喷发

2018年5-8月,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周围出现裂缝,山顶发生爆裂喷发,火山口崩塌。一篇发表于《自然》的论文指出,此次火山喷发可能是由极端降雨触发的。在火山喷发前,夏威夷多个月出现了异常多的降雨。作者认为雨水渗透进火山地表下,使孔隙压力在火山喷发前夕和喷发期间上升到近50年最高水平。这削弱了火山的结构,使岩浆得以进入,进而引起火山喷发。

新型纳米颗粒治疗骨缺损

骨缺损由创伤、骨质疏松和肿瘤切除等因素引起,虽然能通过骨移植进行治疗,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含有氧化型胆固醇的类固醇脂质体。氧化型胆固醇不仅能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还能刺激成骨细胞生成和骨生长。

中国科学家揭示疼痛的神经起源

来自中科院心理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发了同步记录动物皮层脑电和多脑区脑内神经活动的实验范式,发现皮层脑电记录到的疼痛诱发的gamma频段高频振荡信号(GBO)来源于疼痛刺激对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浅层中间神经元。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

北大:拓扑保护下实现单向辐射导模共振态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彭超课题组与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学者合作,从拓扑光子学视角提出一种在单层硅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镜而实现定向辐射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拓扑保护的单向导模共振态观测》为题,4月2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脑—机接口技术助瘫痪男子重获触觉

美国巴泰尔科研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4月23日在《细胞》上发文,他们成功利用脑—机接口(BCI)系统帮一位脊髓严重损伤的受试者恢复了手部触觉。这项技术能捕捉到人所无法感知的微弱神经信号,并通过发回受试者大脑的人工感觉反馈来增强这些信号,从而极大地优化受试者的运动功能。

环境温度决定宝宝性别?科学家已发现分子机制

4月17日在《科学》上线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红耳龟“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的上游调控通路,提出“pSTAT3-Kdm6b保守盒”的调控假说,为其他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这项研究由浙江万里学院教授葛楚天和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Blanche Capel等团队合作完成。

胡雪蛟团队发明快速冷却水凝胶,还能将余热转化电能

许多电子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温度过高,如果无法及时散热,可能会减慢设备的运行速度、损坏它们的组件,甚至导致电池爆炸或着火。针对这一问题,武汉大学刘抗研究员、胡雪蛟教授联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陈俊教授设计开发了一种简单通用、有效的、低成本的水凝胶薄膜散热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帮助手机等电子设备降温,还能够回收余热转化为电能。相关研究成果 4 月 22 日发表在《纳米快报》上。

百年阿司匹林后,柳树中又发现了潜在抗癌药物

人们熟知的百年经典药物阿司匹林,最早是受到了柳树皮的启发。一个多世纪后,科学家们又在柳树的茎叶中发现了一款潜在药物成分,这种成分具有抗癌特性。这项研究来自全球领先农业科研中心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的研究人员和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肿瘤生物学家们合作,近日发表于《自然》旗下期刊《科学报告》。

用纳米传感器实时感知植物的压力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使用碳纳米管制造的传感器,研发出一种密切跟踪植物如何响应胁迫的方法,比如伤害、感染和光损伤等。这些装置被嵌入植物叶片中,基于过氧化氢信号波作出报告。植物利用过氧化氢在叶片内通信交流,发送求救信号,刺激叶片细胞产生化合物,协助植物修复损伤,或者驱赶昆虫等天敌。新的传感器能够使用这些过氧化氢信号来区分不同胁迫类型,以及不同植物物种。研究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杂志上。

学术头条: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自然》明年将新增三本子刊,北京研究生复试

2020年北京研招不得在京组织现场复试

22日下午,2020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召开。会上发布了《北京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根据对当前疫情形势的研判,各招生单位现阶段不得在北京本地组织考生现场复试。各招生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要求,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可自主选择采用网络远程、异地现场、委托其他高校组织等三种复试方式。

清华大学新一代地球观测数据与制图成果发布

近日,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发布首套中国2000~2018年间逐季节土地覆盖和逐年土地利用图。该成果基于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团队所开发的首套中国30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SDC)形成的信息产品。据介绍,去年10月,清华大学与亚马逊云服务(AWS)合作,完成了这套数据集建设,填补了高时空分辨率遥感观测、无缝遥感的空白。

45所高校新学年将招3058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0—2021学年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名单及招生计划的通知。根据通知,2020—2021学年全国45所高校将招收共计3058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

广东13所高校公费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学费住宿费全免,一年补助8000元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日,广东省教育厅联合4部门印发《关于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计划。在就学期间,公费定向培养对象在培养院校基本修业期内免除学费、住宿费、军训服装费、教材资料费和实习实践费和发放生活补助费等,其中生活补助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按照一年10个月按月发放。

53所美国一流大学放宽招生条件 取消标准化成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6月份前的大学入学考试SAT和ACT均取消,超过50多所美国高校因此调整录取要求,取消对这两项入学考试成绩的要求。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8月至12月每月将举办一场SAT考试。此外,从8月份开始,美国境内的同学将有多次考试的机会。5月开始,学生们可以开始注册申请。

学术头条: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自然》明年将新增三本子刊,北京研究生复试

《自然》明年将新增三本子刊,其中两本承诺向开放获取转型

4 月 22 日,斯普林格·自然宣布在 2021 年 1 月增添三本旗下新刊,分别是《自然-老龄化》(Nature Aging)、《自然综述-方法导论》 (Nature Reviews Methods Primer)和《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其中,《自然-老龄化》和《自然-计算科学》属于“转型性期刊”(Transformative Journals),即积极承诺向开放获取转型,吸引受到开放获取“S 计划”资助的作者,以及其他希望以开放获取形式发表研究的作者投稿。

中国“天眼”发现2.6万光年外“红背蜘蛛”脉冲双星系统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科研人员利用俗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观测数据,在球状星团M92中最新发现一个典型的“红背蜘蛛”脉冲双星系统M92A,其距离地球约2.6万光年,也是在M92中首次探测到的脉冲星。

中国5年癌症研究产出增长约114.9%

4月23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20自然指数—癌症” 追踪了全球癌症研究产出及科研合作的趋势,以及相关科研资助情况和不同类型癌症在预防、治疗和生存率方面的进展。如按该指标分析不同国家的科研产出,中国从2015到2019年的癌症研究产出增长了约114.9%,远超紧随其后也取得最快增长的国家——加拿大,是其增长百分比的5倍,加拿大的癌症研究产出同期增加了24.2%。

我国完成首次“双龙探极”

4月23日,“雪龙”“雪龙2”船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此次南极考察队共有394人组成,于2019年10月9日出发,历时198天,两船行程共7万余海里,完成南极陆地科学考察与工程技术维护以及相关海域调查等62项既定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首张月球综合地质图公布

美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航空航天局、月球与行星研究所合作,绘制出首张月球综合地质图。研究团队综合了6张阿波罗任务时期的区域地质图,以及来自近期卫星任务的信息,得出月球全部区域的地层及岩层信息。地质图的地形信息来自月球轨道镭射测高仪。这张地质图将帮助我们理解月球45亿年来的地质演化史,并为未来人类的探月任务提供重要参考。

“Cell Press物质科学周”在线论坛开放报名

为支持物质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交流,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多本期刊Chem、Joule、 Matter、One Earth、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及iScience等将联合发起首届“Cell Press物质科学周”活动。本次“物质科学周”在线学术论坛将于2020年4月25-26日举行。论坛将分为“催化与材料”和“能源环境”两个专场,10余位来自催化、材料、能源及环境等领域的学术界大咖鼎力加盟,还设有Cell Press编辑工作坊及材优秀海报分享等环节。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责任编辑: zhenggongbo

责任编辑: zhenggongbo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